申遗成功!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达60项

发布于:2025-07-12 阅读:2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宁夏“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西夏陵见证西夏王朝兴衰,体现文化交融,其申遗成功意义重大。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位于中国宁夏的“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

“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贺兰山麓,西夏陵的九座巨冢如沉默的金字塔群矗立在戈壁之上,见证着党项王朝的信仰与雄心。西夏陵是11至13世纪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 - 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在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

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它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文化

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营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全面承袭唐宋帝陵陵寝制度和传统木构建筑体系,又吸收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传统,展现了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历次考古出土的7100余件可移动文物,如建筑材料、建筑构件、石碑残块、陶瓷器等,从不同侧面映照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帝陵是西夏陵遗产要素的核心之一。9座帝陵规制类似,虽面积大小不一,但建筑布局遵循相似规制。每座帝陵以陵城为核心,四面墙体中部设门阙,四角设角阙。陵城内,献殿、墓道封土、陵塔等建筑遗迹依次排列,部分帝陵还修建中心台彰显王者尊严。其中,3号陵是地面遗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月城设有神道和石像生,外围四角矗立着角台。

自1972年宁夏文物部门确认西夏陵以来,经过多年研究保护,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保护西夏陵,当地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实施保护加固工程,引进遗址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等。同时,西夏陵博物馆新馆开馆,通过展陈手段升级和互动项目完善,让游客更好了解西夏历史。

申遗成功

西夏陵申遗成功,不仅为世界遗产增添了璀璨的中国篇章,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西夏陵 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 西夏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