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人猴大战”谣言追踪:真相与警示

发布于:2025-07-21 阅读:0
近日,“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枪毙”谣言疯传。实则这谣言早于2021年出现,经多次辟谣仍传播。警方已处罚传谣者。景区在人猴管理成效显著,谣言却损害景区声誉。提醒大家提高信息辨别力,不信不传谣。

近日,网络世界被一则惊悚消息刷屏:“四川峨眉山发生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射杀”。一时间,各大社交平台讨论不断,网友们对游客安危揪心,对景区管理质疑声起。然而,这其实是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

峨眉山人猴大战谣言

7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多个部门证实,该消息为谣言。管委会党政办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被毙”说法多年前就曾流传,当时景区联合森林公安等部门辟谣,如今借助AI技术,谣言再次死灰复燃,网上文章AI生成痕迹明显。

网安民警以网络传播较广、时长4分42秒的样本视频为例,梳理了“峨眉山人猴大战”系列谣言的来源。视频一开始称“峨眉山猴子遭报应,猴王天灵盖被一枪崩碎”,接着呈现猴群与游客争执画面,还列举猴子抓伤幼儿、推倒老人致瘫痪、将女游客推下山崖等原因,称景区工作人员将猴王当场击毙。

经民警溯源,该谣言最早出现于2021年11月2日,一网友在某视频号发布消息称峨眉山猴王被击毙,原因是抢游客东西致其坠崖或调戏女游客,该视频播放量达212万次。同年11月20日,又有网友发布“峨眉山猴王猥亵女游客致女子坠崖”的不实文字信息。此后,多个自媒体将这些不实信息揉合、添油加醋传播。

峨眉山藏酋猴

网安民警对样本视频进行“逐帧排查”,发现视频内造谣节点达11个。视频存在物种错误、场景拼凑、逻辑矛盾等问题。视频中被标注为“藏酋猴”的动物实际拖着长尾,而峨眉山藏酋猴尾巴极短,两者特征不符;视频由多个不同地区的画面剪辑而成,部分场景并非峨眉山;峨眉山自2003年成立猴管队后,已实现连续多年“零猴群伤人事件”。

实际上,峨眉山藏酋猴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山中繁衍生息已逾千年。为平衡生态保护与游客安全,景区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2003年成立猴管队,通过投食引导、行为训练等方式,减少猴群对人类活动区域的依赖;2020年在清音阁猴区建立人猴分离观赏试验区,以黑龙江为界划分人与猴的活动区域,设置缓冲区及安全管控点位,由专人值守;沿途设置中英文警示标识,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提醒游客“珍爱生命,请勿翻越”护栏,并禁止投喂、挑衅猴群。数据显示,试验区建立后,猴群健康状况良好,种群增长率合理,且从未发生猴群伤人事件。

虽然不法行为已经查处,但“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枪毙”谣言为何能反复出现并广泛传播呢?从传播心理角度来看,这类惊悚、刺激的内容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激发大众的好奇心和分享欲。再加上如今AI技术的发展,让虚假内容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逼真,普通网友难以辨别真伪,使得谣言有了可乘之机。

网络谣言危害

谣言的传播不仅对峨眉山景区的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影响了当地的旅游经济,也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引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一定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没有事实依据的内容。在看到类似“惊爆”“独家”等博眼球的消息时,要多留个心眼,学会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峨眉山 人猴大战 谣言 景区管理 网络信息辨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