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差异解析与养老规划指南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0
近日,人社部和财政部为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本文详细介绍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区别,包括资金来源、领取规则、税收政策等,还分析个人养老金是否值得买,助您合理规划养老生活。

在养老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下,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是大家热议的话题。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通知,为2024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这一举措让养老金话题再度升温。

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主要惠及各类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总量约1.5亿人。它属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发挥保基本功能。基本养老保险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参保人退休或达领取条件后按月领取的就是基本养老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仅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也有所增加。在去年上调基础上,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涨幅为16.3%,惠及1.8亿多老年人,大多是农村居民。

然而,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是不同的概念。个人养老金是2022年4月建立的,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才能参与个人养老金。就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郭瑜说的,“相当于自己在银行放一个‘存钱罐’,每年可往里最高缴存1.2万元。这笔钱能买理财、储蓄存款、基金、保险等产品,但要等到退休或者特殊情况才能领取,将来在基本养老金基础上,再额外多一笔养老钱”。

个人养老金

两者在多方面存在区别。资金来源上,基本养老金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6%缴纳,职工按本人工资的8%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而个人养老金完全是个人缴费。领取规则方面,基本养老金要求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年限达到规定年限,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通常要求15年,才可按月领取直至去世。个人养老金则要等到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时,才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税收政策上,基本养老金领取时无需缴税,个人养老金享受递延纳税优惠,缴费时暂不缴税,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退休领取时按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

有人会问,个人养老金虽然购买时有税收优惠,但领取时要缴3%的税,是否值得买?答案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收入算“一进一出”的差价。以34岁、税前年收入约20万元的参加人为例,对应的个税边际税率为10%。考虑到最后领取要缴3%个税,每年存12000元,不算购买产品的收益,大概能赚800多元。收入越高、个税税率越高,购买个人养老金越划算。不过对于低收入群体,若工资未达每月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可能不划算。

养老保障

总之,基本养老金是养老保障的基础,个人养老金是重要补充。了解两者区别,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规划养老生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和补充养老手段,让退休生活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未来,合理搭配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将有助于实现更全面、更有保障的养老目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本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 养老保障 养老金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