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尊重劳动与明确职责边界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1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也有人肯定公共服务的温度。事件暴露出对环卫工劳动尊重不足和公共服务边界不清晰等问题。

近日,山西大同发生的“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网友的热烈讨论。

环卫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7月1日,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乘高铁前往大同游玩,列车上孩子将价值1200元的儿童手表塞进纸质垃圾袋玩耍,下车时手表被遗忘在座位上。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工作人员推测手表应该是被当成垃圾运走了。第二天,卢女士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求助。经过当地城市管理部门联系和调度,最终在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里面有8吨压缩垃圾。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当天12点50左右,两名环卫工人戴着薄手套在高温闷热的垃圾堆里翻找,下午4点50左右,手表终于被找到,当晚就送到了卢女士手中。

当地文旅将此事当作“暖心新闻”报道后,却招来网友们一片口诛笔伐。网友们质疑这是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从成本角度看,按大同环卫工平均时薪18元算,两名工人4小时人力成本144元,加上垃圾转运车调度、焚烧厂场地占用等费用,总支出远超千元,而这块儿童手表全新才卖1200元。而且当天大同实测气温38℃,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37℃以上需缩短露天工作时间,可两名工人不仅无间断作业,连基础防护都只有一副薄手套。此外,这4小时里他们本该完成3条街道清扫任务、20多吨日常垃圾处理,机会成本也很高。

翻垃圾找手表

面对网友的质疑,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他们肯定去做。然而,这种回应并没有平息网友的怒火。大家认为,该事件中该被表扬的环卫工在隐身,他们付出额外劳动,应该拿到相应的报酬。这个报酬,要么是卢女士付出,要么是城管局支付。如果环卫工是自愿寻找,对红包也坚决不收,这个情节也该让公众知道,让人们知道他们的高尚品质。

同时,还有网友质疑当事女游客卢女士有“特权身份”。不过,7月14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表示,网上称当事女游客是该院干部的信息不实。从目前证据来看,因“卢女士是干部”当地才这么上心只是一种“特权想象”,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特权介入了此次事件。

另外,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公共服务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公共服务需区分“紧急救命”与“普通失物”,资源分配应建立分级机制。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这是不合理的。专家呼吁参考“驴友有偿救援”模式,让责任方分担成本,避免公共资源滥用。

公共服务

对于此类事件,应该建立失物搜寻评估机制,按物品重要性启动响应;非紧急失物搜寻由失主承担一定成本;为垃圾车加装RFID扫描仪,减少人力消耗;落实对劳动者的保障,如高温津贴、强制轮岗、防护装备等,让“有求必应”不以健康为代价。

真正的文明社会,既需要高效的服务响应,更需对个体隐私的基本尊重,也不能忽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障,同时要明确公共服务的职责边界,让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劳动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