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开启“生前整理”,为当下生活减负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0
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24岁启动“生前整理”。“生前整理”概念源于日本“终活”,指提前处理身后事。如今不少年轻人开始践行,他们清物品、理钱财、筛关系等,认为这是对生命负责,能让人更珍惜当下,避免未来忙乱。

在当下,刚满三十的95后群体中,一股“生前整理”的潮流正在悄然兴起。佛山95后女孩小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22岁时,她入坑极简生活,爱上“少物的清爽”,享受对生活的掌控感。

生前整理

24岁时,小云启动“生前整理”。她觉得这一理念不仅能让自己现在活得轻松,更能让以后走得利索,不给家里人添麻烦。26岁时,爷爷骤然离世,家人翻箱倒柜找重要物品的艰难,让她坚定了系统性进行“生前整理”的决心。

“生前整理”概念兴于日本,最早叫“终活”,意为“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终活整理”“生前整理”是指在精力尚可时,处理好身后事。包括整理房产、金融资产、个人日记等,提前写好遗嘱,减少个人物品等。

日本流行以“活”造词,人生不过“就活”“婚活”“终活”三件事。有报道称,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开始“生前整理”。旅日作家李长声年过七十开始做“终活”,他认为这谈的是生死观。

78岁的木村在妻子过世后决定做“终活”,他处理掉大量物品,让生活变得“干干净净,无牵无挂”。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在《身后无遗物》中感慨,不留一物地死去很豁达利落。

95后

95后小云做“生前整理”核心是让重要事物清晰可循。她做了五件事:一是清东西,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给物品贴标签;二是理钱财,注销不用的银行卡,统一保管密码和重要文件;三是筛关系,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四是写愿望,列愿望清单并清空收藏夹;五是留句话,写遗嘱初稿并和重要文件放一起。

在小云看来,两代人生死观差异大。长辈谈“死”觉不吉利,很少为“身后”准备。而年轻一代虽怕死亡,但能轻松探讨生死,认为提前打算很负责。

许多人经历大病、人生转折或亲人离世后,更易接受“生前整理”。越早开始整理,越能避免未来忙乱,让当下活得更清醒、少遗憾。

韩国遗物整理师金玺别提出“圆满人生的七大守则”,如养成整理习惯、重要物品易找、不隐瞒病情等。小云认为“生前整理”不是简单断舍离,而是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

生活哲学

她用4双鞋搞定四季,一个登机箱搞定旅行,准备“人生应急包”。她觉得“生前整理”最大价值是珍惜当下,让自己更敢投入生活,珍惜眼前关系和体验。

总之,“生前整理”不是等待人生终点,而是让年轻人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在整理中找到生活的真谛,更轻盈、自在地活在当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95后 生前整理 生活哲学 生死观

相关文章